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科學方法論
SCIENTIFIC METHODOLGY 
開課學期
98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系  
授課教師
苑舉正 
課號
Phl4811 
課程識別碼
104 192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普305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8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81scimet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,為二、三、四年級學生,提供一個有關科學本質的全面理解。主要的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方向:一是「科學知識論」。在這個方向裡,我們所企圖強調的重點在於說明「科學」的發展過程,其中包含有關「歸納法」、「實證法」、「假證法」以及「歷史學派」等不同檢驗科學本質為何的方法論。其次是延續這個方法論所引發有關科學理論本質為何的「形上學」討論。在「科學形上學」這個方向裡,我們將強調「實在論」與「實證論」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顯現的論證與交鋒。在此二者的互動中,我們可以感受「科學是否為真」這個問題在現今社會中所具備的價值。因此,在「科學倫理學」中,我們將從科學對於人文精神所引發的倫理含意,來檢視科學在擴展其領域時所包含的限制。最後,我們也基於「非西方文化」傳統的脈絡,針對有無可能發展出「中國科學哲學」,嘗試性地作一些說明。
整體而言,科學方法論的目的,在於呈現知識的本質。也是因為這個目的,所以本門課程將從理論的部分著手,融合哲學論述,以期能夠顯現建構知識的重要與意義。
 

課程目標
1、促使學習學生能夠針對科學本質進行反省,並因而理解科學之限制。
2、從「科學知識論」檢視科學知識在其發展中「進步」的意義。
3、從「科學形上學」檢視科學理論在其發展中「指涉」的意義。
4、從「科學倫理學」檢視科學價值在其發展中「人倫」的意義。
5、從「文化科學觀」檢視科學知識在其發展中「多元」的意義。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上課的講解係針對本課程所編之講義。該講義主要是授課老師個人的幾篇文章所集結而成的;它們以如下四篇文章為主體:
〈科學知識論〉的主要部分之參考依據為:〈科學哲學〉,《哲學概論》,沈清松主編,(台北:五南書局,頁143-196,2002)。
〈科學形上學〉的主要部分之參考依據為:〈實在論與實證論之間的對話〉,《東海學報第41集》,頁263-293。
〈科學倫理學〉的主要部分之參考依據為:〈費耶若本的人道主義〉,《東吳哲學學報第4期》,頁211-238。
〈文化科學觀〉的主要部分之參考依據為:〈中國科學的定義及其哲學意涵〉,《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8期》,頁187-206。
 
參考書目
苑舉正,二00六年3月,〈「批判理性主義」與「民主相對主義」:阿格西與費耶阿本的批判教育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第16期,台北,頁43-86 (TSSCI)。
苑舉正,二00七年6月,〈一個沒有固定方法的方法論:論「典範知識」的「相對主義式誤解」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第21期,台北,頁47-88。(TSSCI)(NSC93-2411-H-029-003)
J.-J. Yuann, “A Naturalistic Approach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: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. Neurath and P. Feyerabend” in 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(Rodopi Philosophical Studies Volume 7), Chienkuo Mi and Ruey-lin Chen (eds.) (Amsterdam/New York: Rodopi, 2007), pp. 171-196 (June 2007).
J.-J. Yuann, “I. Lakatos, A Methodologist of Research Programmes or A Philosopher of Political Practices?”,《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》,第19期 (July., 2007),台北,頁101-140。(NSC 91-2411-H-029-002)
J.-J. Yuann, “Sola Scriptura and Sola Experientia: A Methodological Analogy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”,《哲學與文化》(Universitas),第409輯第35卷第6期(June, 2008):29-55。
J.-J. Yuann, “A Review of Historical Ontology”, Taiwanese Journal for Studies of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Medicine, 7 (Oct. 2008): 13-22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暨發言狀況 
20% 
 
2. 
期中考 
40% 
 
3. 
期末考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一、 前言:何謂「科學方法論」?


 
第2週
3/02  二、 培根的歸納法是什麼?
 
第3週
3/09  三、 邏輯實證論的證實主義為何?
 
第4週
3/16  四、 否證主義及其批判的目的是什麼?
 
第5週
3/23  五、 不可共量性及其批判的意義為何?
 
第6週
3/30  六、 經驗論與實在論之間有何關係?
 
第7週
4/06  七、 實在論的發展。
 
第8週
4/13  八、 反實在論的發展。 
第9週
4/20  期中考 
第10週
4/27  九、 科學實在主義與新實證論的交鋒。

 
第11週
5/04  十、 反對方法與人道主義。 
第12週
5/11  十一、 理性主義的政治後果。 
第13週
5/18  十二、科學的倫理學 
第14週
5/25  十三、科學的社會責任 
第15週
6/01  十四、中國傳統中有科學嗎? 
第16週
6/08  十五、中國的科學哲學  
第17週
6/15  期末考